观点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怎样应付美元陷阱?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马拉贝:中国出于对美元陷阱的怨愤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反而会导致其所持有的美元资产进一步增加,这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2012年4月28日

十年一觉“A股梦”

FT中文网财经评论员徐瑾:中国A股十年“归零”,或许意味着底部临近,也预示2012中国经济难逃“相对衰退”。未来资本市场的繁荣,关键于结构性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
2012年5月2日

人民币:可升亦可降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黄育川: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扩大汇率弹性。一直以来,中国扩大汇率弹性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合适的时机。近期人民币连跌,说明眼下正是时候。
2011年12月14日

存准率应该一降再降

FT中文网财经评论员徐瑾:未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应一降再降,而且可考虑逐步淡化其政策工具角色,将决定货币数量的权力由行政回归市场。
2011年12月1日

无解的校车之殇

《上海商报》评论版主编陈季冰:感受到民意巨大压力的中国政府慌忙之间把校车安全揽到了自己怀里,但这解决不了问题。更安全的校车不是政府“管理”出来的。
2011年12月16日

韦森:中国加息势在当行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认为,过低的利率和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扭曲了中国货币的供求关系,导致货币政策失控。中国应该“降准”,但更应该加息。
2011年12月16日

从奥林巴斯事件看“领导”

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蔡成平:奥林巴斯管理层为了明哲保身,内部潜在的问题一拖再拖,最终被累积起来的危机压垮。这让人思考:什么才是好的“领导”?
2011年12月15日

变革决定中国资产价值

中国博时基金魏凤春:如把中国看作一份资产,2012衰退何时结束将由变革决定。平稳过渡是中国政府收益最大化选择,两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据此决策。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政府财政面临考验

GMO资产配置团队成员钱塞勒:中国的信贷扩张与长期过度投资带来不少遗留问题。乐观者期待政府出手纾困,但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财政状况已有所恶化。
2011年12月15日

美国为何连连失策?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韦塞尔:中国“入世”十年来,其许多承诺均未兑现,美国如今必须采取全新的贸易谈判方式,互惠安排是一个现成的办法。
2011年12月15日

政府经济决策权应重新厘定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聂日明: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被视为“定调会”,但这并未解决决策困境。树立经济政策权威,首先要明确界定政府的角色。
2011年12月14日

中国开发商舍本逐末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历经多轮调控之后,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风险意识大大增强,但常常“唯政策是瞻”,忘记了自己最本质的工作是造房子。
2011年12月13日

多边贸易体系不能没有中国

中国的经济转型高度依赖于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维护这一体系,符合北京的利益。而把中国更稳固地笼络在多边贸易体系之内,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2011年12月13日

中国放松货币政策需慎重

星展银行经济研究部高级经济师梁兆基:中国2009年保增长的代价是通胀、房地产泡沫化和地方债等问题丛生;明年如无最坏情况,中国就不应该再以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来防范硬着陆风险。
2011年12月12日

博弈淘宝

INS国际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刘远举:支付宝和信誉评价是淘宝的核心制度,这两个核心均暗合博弈论。以此审视,现实中激烈纷争的是非便一目了然。
2011年12月12日

中国或以财政政策应对下行风险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黃育川:尽管中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很大,但它在调整利率或汇率方面其实并无多大灵活度,或许只能求助财政政策。
2011年12月12日

中美家庭观之新对比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刘剑梅:与许多中国人的印象不同,美国人的家庭观念相当重。但我发现,虽然中国儒家传统重视家庭,但传统家庭价值观在中国却摇摇欲坠。
2011年12月9日

“入世”对今日中国改革的启示

中国城市战略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易鹏: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层,在当时是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现阶段的中国改革,也需要决策层保持魄力和勇气,面对各种阻挠改革的挑战。
2011年12月9日

中国“入世”十年来的“大置换”

中国《第一财经日报》徐以升:以内部实体资产置换对外金融资产,是“入世”十年来中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主变化逻辑,而这种成本大于收益的开放模式已走到尽头。
2011年12月9日

国开证券黎维彬:地方债最怕没有约束

国开证券总裁黎维彬认为,中国地方债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但最担心的是地方债没有约束。目前的症结在于,银行没有把城投公司作为企业来看待。
2011年12月8日

莲舫开微博之后

日本亚太政经调研中心理事长蔡成平:日本华裔政治家莲舫11月底开通新浪微博后,中日“爱国青年”都像找到了可供发泄各自民族主义情绪的靶子。
2011年12月8日

“跌停”之后,人民币往哪飞?

FT中文网财经评论员徐瑾:连续六日“跌停”,引发人民币贬值恐慌。事实上,本次波动更多折射出汇率政策弊端,一年来升值过快的人民币近期宜放慢步伐。
2011年12月8日

MF Global危机的中国镜鉴

中国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金士星:对中国同行来说,MF Global危机比雷曼更值得关注。在中国经纪商走向全球市场过程中,如何应对类似遭遇?
2011年12月7日

A股一年:走过冬天,期待春天

申银万国证券市场研究部总监桂浩明:2011年A股一直面临着极大资金压力,全年行情可谓严冬。冷酷的环境在10月有所变化,在估值与政策见底之后,市场底部开始确认。
2011年12月5日

全球化:美国海军的角色

“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在西太平洋地区占据支配地位的美国海军,实际上在为全球化护航。假如没有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存在,中国可能会将南海国家“芬兰化”。
2011年12月5日

中国的公共外交缺少什么?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成贤(韩国):中国在国际上存在着“形象赤字”,确实需要通过公共外交和“软实力”来弥补。但我不得不问,中国做得成功吗?
2011年12月2日

儒家进入中国政治思想中心

中国学者秋风:2011年,一个更为明显的趋势,是儒家快速进入中国大陆思想和政治中心。中国思想界充当西方常识传播者的时代已经结束。
2011年12月2日

胡祖六:欧债危机是中国的机会

前高盛大中华区主席、投资人胡祖六认为,救欧洲并不是无偿援助。如果援救方案设计得当,中国完全可以名利双收,再次向世界输出软实力。
2011年12月1日

斯宾塞:“十二五”规划的挑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中国是一场世纪性的“增长趋同”旅程的领头羊,迫在眉睫的挑战是克服利益集团阻挠,将“十二五”规划关键内容付诸实施。
2011年12月1日

“降准”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倪金节:中国央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过是回归正常之举,并不代表货币紧缩周期告结。市场不可过度解读。
2011年12月1日

破产是个好东西?

上海交通大学朱宁:破产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对创业的保护。破产之于企业,有点像死亡之于人生,不同之处在于破产企业仍能不时上演凤凰涅磐。
2011年12月2日
|‹上一页‹‹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