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A-List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频道首页
Lex专栏
A-List
专栏
分析
评论
社评
书评
读者有话说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别再谈论“汇率战争”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奥尼尔:“汇率战争”这个词已被用得太滥。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汇率战争,一切不过是汇市对一些事件的正常反应。
2010年11月23日
奥巴马访亚欲制衡中国
本周将在韩国首尔出席20国集团峰会的奥巴马呼吁各国领导人在会上着手解决全球经济的持续失衡。他将矛盾对准了中国的汇率政策,并表示“中国的繁荣应有其边界”。
2010年11月10日
索罗斯:中国应带头解决全球汇率危机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索罗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袖之一,无论它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中国未能承担起领袖责任,全球汇率体系就可能崩溃,进而拖垮全球经济。
2010年10月12日
后危机时代中国别无选择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中国必需把本国13亿消费者转变为内部增长的主要来源,否则从西方吹来的盘旋不去的后危机逆风,就会削弱中国的增长动力。
2010年6月10日
人民币汇率没有低估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高盛的模型显示,目前人民币汇率十分接近其合理水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如果美国收手,事态将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2010年4月6日
欧盟为何强迫爱尔兰接受纾困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欧盟决定向希腊和爱尔兰提供紧急融资,原因不在于缺乏有序重组的法律机制,而是因为担心系统性蔓延。
2010年11月18日
罗斯柴尔德家族30亿美元进军印尼煤炭业
由英国金融家内森尼尔•罗斯柴尔德(Nathaniel Rothschild)创建的现金壳公司Vallar,将斥资30亿美元成立一家矿业公司。此举将让印度尼西亚颇具势力的巴克里(Bakrie)家族将自己的企业资产在伦敦上市。
2010年11月17日
G20应吸取欧元区教训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眼下中国仍无意分担其经济地位所要求的全球义务,但中国明白,中国的繁荣有赖于全球市场,倘若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中国就可能遭殃。当前这种美国和中国都在压低汇率的局面是维持不下去的。
2010年11月12日
奥巴马的财政表现如何?
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与其它发达经济体都不同的是,美国目前支持一条“现在增长”的道路,而非“现在紧缩”。因此,奥巴马应该受到赞扬。
2010年11月3日
不要对货币政策寄予厚望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人们应该明白,货币政策没有让经济摆脱目前的低迷状况,充其量它只是阻止了经济进一步恶化。寄望于货币政策能够抵消任何不利后果而出台紧缩措施,是相当愚蠢的做法。
2010年10月21日
美国需要经济刺激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索罗斯:美国出台刺激方案是必要之举。迫于时间压力,将大多数刺激资金用于维持消费而非修正根本性失衡,是不可避免的。
2010年10月14日
美国复苏为何步履艰难?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今年以来,美国固定资本投资温和增长,但远未达到应有水平。美国私人部门对经济前景不安,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奥巴马政府的财政刺激。
2010年10月11日
中印争夺印尼煤炭
印度和中国的资源战已经打到印尼,在此争夺两个亚洲新兴大国运转发电厂、推动经济扩张所需的庞大电煤供应。
2010年9月10日
俄罗斯不能不管气候变暖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教授吉登斯:普京曾说,气候变暖,俄罗斯人倒是可以少花些钱买皮大衣。今夏的森林火灾突显出这种说法是多么无知。
2010年8月31日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界应该对此次危机承担更多的责任。它提供的模型曾让监管机构相信:市场可以自我监管;模型是有效的,而且会自我修正。但事实证明这些结论是错误的。
2010年8月23日
将“大社会”变成现实
英国下院议员艾伦和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只有建立早期干预机制,打破社会机能失调与未能充分发挥潜力的跨代循环,“大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2010年8月4日
复苏前景不乐观
鲁里埃尔•鲁比尼、伊恩•布雷默:全球各国需要协同努力,应对经济衰退。如果执行到位,全球经济也只会缓慢复苏。如果不实施这些措施,全球经济将陷入双底衰退。
2010年7月23日
美国如何走向复苏?
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的在短期内支持复苏、在中长期内削减赤字的承诺,是面临双重挑战的美国经济可选择的唯一明智路线。
2010年7月22日
希腊必须重组债务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鲁比尼:欧盟和IMF对希腊做出的1100亿欧元纾困计划只是拖延了不可避免的违约,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对希腊的公共债务进行有序重组。
2010年7月2日
假如德国退出欧元……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乔治·索罗斯:德国民众不太可能认识到,德国的政策正对欧洲其它国家造成伤害。德国人不妨做一个“思维实验”:假如德国退出欧元,恢复德国马克,将会发生什么?
2010年7月1日
G20需要求同存异
Pimco首席执行官埃尔-埃利安:此次G20峰会,“增长”和“紧缩”两阵营间的争执只可能会加剧。两个阵营各有对错。只有双方都明白这场争论是不全面的,僵局才会打破。
2010年6月28日
主权债务危机的出路
努里埃尔•鲁比尼和阿那布•达斯:金融危机正在从私人部门向主权实体蔓延。我们需要一个全面解决之道,而不是七零八落的局部应对举措。
2010年6月3日
如何打破危机循环?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过去三十年间,平均每三年会发生一次危机。每场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点——宽松的货币。这种“格林斯潘对策”是短效麻醉剂,一次又一次地为下一场危机搭建舞台。
2010年5月20日
希腊债务危机呼唤“B计划”
鲁比尼、达斯:提供官方融资以纾困希腊的“A计划”是一步险着,很可能失败。的确,市场已对该计划投了反对票。有关方面应转而采用“B计划”,包括让希腊进行先发制人式的债务重组。
2010年5月7日
必须尽快化解希腊危机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埃尔-埃利安:希腊债务危机正演变成一场波及范围更广的危机,未来几天各方必须快速出台大量举措,才有挽救形势的一线希望。
2010年4月30日
美国必须正视衍生品风险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索罗斯:不管高盛是否有错,美国证交所起诉所涉那笔交易显然没有任何社会效益,衍生品等类似金融产品必须受到监管。
2010年4月26日
中国是美国经济的替罪羊?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多边的,而非仅仅是中美双边的。美国如今正在把各种自己头疼的问题归咎于中国,这既反映出美国在政治上寻找替罪羊,又反映出其拙劣的经济政策,这两者结合起来,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
2010年4月2日
中国中铁获印尼煤炭运输铁路线合同
中国中铁(China Railway Group)获得了建造并运营印尼一条煤炭运输铁路线的48亿美元合同。这是中国国有控股铁路公司获得的一系列海外合同中的最新一笔。
2010年3月26日
希腊并非欧元唯一威胁
索罗斯:鉴于希腊现政府决心削减财政赤字,对希腊来说,临时援助应该足够了,但即使希腊逃过一劫,也不能消除笼罩欧元前景的问号。
2010年2月23日
美国需要“炉边谈话”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希勒:如今,公众信心不足可能会使美国陷入衰退。领导人亟需进行信心管理。也许,奥巴马需要效法罗斯福,也来一次“炉边谈话”。
2010年2月22日
全球监管协作并非必要条件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各国已经就全球监管协作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全球监管体制的进展却异常缓慢。
2010年2月12日
英国《金融时报》A-List栏目收录全球知名领袖、政策制定者和评论家对重大事件发表的深度评论。
热门文章
1.
分析:中国第四季度GDP数据的五大看点
2.
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于疫情爆发前水平
3.
中国股市:焦灼的“分化”
4.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国为何不反驳“美国是印太国家”的说法?
5.
拜登计划一上任就立即逆转特朗普的一些政策
6.
面临三大威胁的伦敦还能风光多久?
7.
安谋中国负责人获利于投资客户企业
8.
巴西批准阿斯利康及中国科兴疫苗
9.
新消费的迷思:下一个“奶与蜜之地”在哪里?
10.
芯片短缺迫使奥迪推迟部分豪车生产
|‹
上一页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