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近代史 - FT中文网
重读近代史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纪晓岚与“神道设教”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纪晓岚给后世的印象是乾嘉间有学问的弄臣,除鲁迅肯定他在文学史的价值而外,没人注意他对满清雍乾时代“神道设教”的讥讽,更没人注意他以泛神论否定“神道设教”言论蕴含的历史实相。
2008年11月4日

清代的“神道设教”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一个文化落伍于中土,信奉萨满的民族,面对各种复杂的文化、宗教,却似游刃有余,成功统一中国长达200多年。个中奥妙,远非清末狭隘的“排满革命”论者所能理解……
2008年10月28日

再议“满汉双轨制”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满汉双轨制尚未死亡。正如恩格斯所说,传统是一种巨大的惰性力量。它既已历史近三百年,既已成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的有效形态,便不可能随着满清的垮台而很快终结。它会变形吗?它会借尸还魂吗?它会超越清史而进入新的轮回吗?
2008年10月21日

“满汉双轨制”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 就史述史,贯穿全清两个半世纪以上的满汉双轨制,迄今仍未受到清史论著注意,是很奇怪的。缘由或因忌讳民族问题。然而清末孙中山、章太炎等鼓吹“排满革命”,与后来的大汉族主义乃至华夏中心论的反历史论调有可比性吗?
2008年10月14日

晚清的军机处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军机处”在满清时代是个避讳甚多的敏感词汇。作为晚清权力运作核心,重读近代史,能不讨论军机处的权力运作实情么?
2008年10月7日

清代的正史、野史与笔记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当代已无翰林院或国史馆,但达官贵人的“饰终之典”,尤其是讣告悼词的“评价”,字句必争,以至尸体累年不得火化。这常令人怀疑生错了时代,不知自己是否仍属十八世纪清帝的臣民。
2008年9月23日

“探花不值一文钱”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专制君主的心态必定影响“国策”。清初在江南掀起的官场、士绅风暴,即是这样的例子。而满洲专制者的心态史,却是陈陈相因的清史或近代史研究的薄弱环节。
2008年9月16日

重提奏销案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想不到满清征服者对江南文化界几近毁灭性的打击,居然被后世解读为蕴含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治史若要随着所谓政治主旋律的调门起舞,实在令人悲哀。
2008年9月9日

捐班的促销与直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促销商品也是古已有之。然而促销功名和官职,不仅可以直销,可以打折,还由官方派员登门强卖,在清代却是咸丰朝出现的奇闻。
2008年9月2日

小说里的买官卖官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近代文学史上,小说或可成为考证历史的渠道。小说里的买官卖官,也是现实的精妙折射。例如,根据吴敬梓的描述,乾隆初,内阁中书一职已成官职市场的交易对象。
2008年8月26日

清官与捐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康熙帝不断表彰清官。然而,他在位六十一年,钦定清官表率不到十人,可见那时清官已成稀有动物。而钦定的清官中,只有一名八旗子弟,可知清官在满洲统治族群中已属快绝种的濒危动物。
2008年8月19日

清代捐班的“花样”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清代捐班,花样繁多,这可窥见由康熙到咸丰凡六朝,官职(不包括功名、虚衔、封典等)的买卖是多么兴旺的营业。贯穿全清一代而渐成主流的捐班制度,至迟在乾隆晚期已成为满清帝国的自杀机制。
2008年8月14日

“盛清”捐班的体制化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捐官在满清的盛行,乃至在其“盛世”之时成为祖例,不仅是因为皇室的贪婪,也因为它需要的文官是“尊君亲上”的奴才,而非公道亷明的人才。
2008年8月7日

清代的捐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卖官在中国是古已有之。“捐”来的官员不可能成为清官廉吏,因为其官职来自他对朝廷的“经费”贡献多少。道光帝承认捐班不好,无非在作自我辩护,完全回避卖官是公开的纳贿制度,而祸首正是皇帝本人。
2008年7月31日

咸丰朝那十一年半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咸丰皇帝已被灌输了满脑袋的官方朱子学成见,“尊君卑臣”、“用夏变夷”、三纲五常之类,当然脑中也充斥着唯恐“西夷”改变满清祖制的忧患意识,面对西方列强入侵的危机,他自始便惊慌失措,尤其害怕英法俄美等国遣使驻北京的要求。
2008年7月24日

再看晚清的权力分裂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一个以边疆少数族征服汉族等多数民族的王朝,到头来相继放弃由皇帝控制的外事与军事的独裁权,这个王朝的前景如何,岂待预卜吗?
2008年7月17日

晚清的权力分裂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说起短命的咸丰朝,以往的史著大都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满清统治权力出现的分裂。这十一年的权力分裂现象,彰显于军事和外事两个领域:满军旗人在鸦片战争中的腐败无能而被证明烂到骨髓;大清皇帝面对“外夷”已难保“天朝上国”的体统。
2008年7月10日

肃顺这个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凡正视清史进程的学者,都不否认用人行政内满外汉是终清一代的顽症。道光朝对英战争的惨败,与清廷和战最终都由八旗权贵主导有因果联系。
2008年7月3日

再说满清“立储”问题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秘密建储,无疑是中世纪中国的君主传承机制的一种变革。然而,变革的只是外在形式,并没有触动构建于满清血缘特权之上的机制内涵。从雍正到乾隆,乃至道光,莫不如此。
2008年6月26日

满清的“立储”难题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雍正决定秘密建储。然而历代王朝的储位之争,本来就是君主专制体制内在矛盾的外化。雍正帝将满清君主体制推到个人绝对独裁的极点,适足以激发自命天潢贵胄的皇子们,及站在彼等背后的权贵,对这一独裁权力更热切的追逐,无非由明争变为暗斗而已。
2008年6月19日

咸丰朝的历史悖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咸丰帝在位,正是大清帝国的生死关头。看个人,这个皇帝应属亡国之君。然而帝国竟没灭亡。首都沦陷而王朝犹存,江山仅存半壁而帝国名义仍在,君主死于流亡而其子仍能复辟,这些悖论,怎样给出合乎历史实相的解释,既有历史教科书诸多说法,却都难以令人信服。
2008年6月12日

拿破仑批判英国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拿破仑对英国使臣在清朝的傲慢表示不屑。而后世的中国人,却对这位政治家的远见多有忽视。
2008年6月5日

满清的天人互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清廷在钳制言路、自我蒙蔽的路上越走越远,但自顺治到嘉庆五朝,皇帝凡遇天灾人祸,常下“罪己诏”。“天变不足畏”之说似难扬言。
2008年5月29日

嘉庆帝“怀柔”阿美士德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维铮:清帝对傲慢的英国使臣的“怀柔”努力,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虚骄心态,更让英国人看出色厉内荏的本质。
2008年5月22日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