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凯 - FT中文网
约翰•凯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不要听任谎言盛行

FT专栏作家约翰•凯:正是默许谎言和自我欺骗才使得历史上诸多邪恶力量得以长期存在。银行业之所以成为信贷危机的牺牲品,也是人们听任谎言盛行的结果。
2009年1月16日

别信“预言家”

FT专栏作家约翰•凯:美国学者发现,预言家越出名,其预测就越不准确。泡沫破裂后,那些一直在胡说的预言家往往不承认自己说错,更不希望别人点明真相。
2008年12月31日

驳“大企业不能倒”

FT专栏作家约翰•凯:任何企业倒闭都会引发对供应商、雇员、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的连锁反应。若计入相对规模,就没有理由认为通用汽车破产比小公司破产更严重。
2008年12月16日

东方创新对西方不构成威胁

FT专栏作家约翰•凯:商业和经济上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质量,而且依赖于技术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因此,中国和印度逐渐增长的技术能力为美国和欧洲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而不是威胁。
2008年12月11日

为何拯救银行?

FT专栏作家约翰•凯:西方各国政府向金融机构大笔注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基本银行职能,而非确保收回纳税人资金。只要市场仍然需要国有化银行,政府就不宜退出投资。
2008年12月10日

不科学的经济预测

FT专栏作家约翰•凯:经济体是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系统,初始条件的细微差异就会造成最终结果的巨大不同,正如俗话所说,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会引起飓风。因此,经济预测是不科学的。
2008年12月3日

奥巴马的正确抉择:务实

FT专栏作家约翰•凯:奥巴马面临一种两难困境:阐明政府和市场之间一种新型的,不断进步的关系。布莱尔和克林顿曾宣称“第三条道路”,但这一说辞已蜕变成陈词滥调和空谈。奥巴马总统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2008年11月24日

弗里德曼研究所之争

FT专栏作家约翰•凯:美国芝加哥大学正在募集2亿美元资金,筹办米尔顿•弗里德曼研究所,以此纪念该校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但是,此举引起了争议。
2008年11月21日

拿破仑如何应付信贷紧缩?

FT专栏作家约翰•凯:我们想通过伟人的一生观察历史,但这种渴望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政治、商业和金融的复杂性。当前的危机就是如此。
2008年11月5日

房利美与公共责任的限度

专栏作家约翰•凯:在次贷危机中,由纳税人为失败的金融机构买单的现象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责任与政府能力之间的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收窄政府监管范围。
2008年7月18日

巴菲特的投资算术

专栏作家约翰•凯:据说,爱因斯坦观察到,复利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而巴菲特的节俭则让复利焕发出自身的魔力,并由此让巴菲特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2008年3月18日

主权基金有助于世界和平

专栏作家约翰•凯:国际投资总是引发国际政治问题。不过,企业超越政治隔阂而追求商业利益的意愿,基本上属于一种和平力量。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市场的投资,也是一种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稳定性的投资。
2008年3月4日

印度莫把增长当必然

专栏作家约翰•凯:印度真的永远摆脱了独立以来令人失望的经济记录了吗?岌岌可危的民主、薄弱的基础教育、另类的发展道路……或许,我们可以对印度经济增长的性质和可持续性提出质疑。
2008年1月17日

揭开伪调查面纱

FT专栏作家约翰•凯:这是一个伪调查泛滥的年代。各色机构进行调查,发表耸人听闻的调查报告,往往是为自己的某项计划进行宣传。
2007年12月21日

新兴经济体对西方病有免疫力?

专栏作家约翰•凯:有人宣称,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以及整个亚洲的经济表现,如今基本上与发达经济体的表现无关。这个观点被称为“去耦”理论。它能站得住脚吗?
2007年12月6日

熊彼特为何不如凯恩斯?(下)

专栏作家约翰•凯:是否具有惊人才能的一个衡量标准是:能否改变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加尔布雷斯和熊彼特本应能够改变一代人的思维方式,但最终没有实现,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却做到了。
2007年10月31日

熊彼特为何不如凯恩斯?(上)

专栏作家约翰•凯:熊彼特和凯恩斯是他们那个时代最受敬仰的两位经济学家。但为什么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经济学派以凯恩斯命名,而熊彼特却很少有人提及呢?
2007年10月30日

市场先生喜欢谁?

专栏作家约翰•凯:对于市场,有人将它称作“市场先生”,认为它高高在上;有人则将它比作投票机,认为它是市场全民投票的结果。那么究竟两种说法哪种更合理呢?
2007年8月28日

美国人为什么不存钱

专栏作家约翰•凯:在八国集团富裕国家中,美国人储蓄率最低。而美国富裕家庭的消费习惯,是靠中国穷苦农民的节俭资助的。对这一矛盾现象如何解释呢?
2007年7月26日

艺术品、房产与中国股市

“你买的任何东西都能以更高价转手卖给别人”——当这种信念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时,跟风者就会创造出泡沫。一旦所有人都加入了跟风行列——没了傻瓜——泡沫就会破裂。
2007年5月16日

企业衰落后还能东山再起吗?

专栏作家约翰•凯:一个世纪前,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都是响当当的全球企业,米兰银行曾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然而,它们都已丧失了竞争优势。
2007年1月31日

比一比生活成本

专栏作家约翰•凯:一个过腻了圣诞节的人表示,从前带个朋友去看电影、买一轮酒,最后乘出租车回家,也花不了5英镑。如今呢?
2007年1月10日

“大佬”难当

专栏作家约翰•凯:某些行业很难容纳一个以上的企业。这种“自然垄断”似乎是最轻松、最有利的商机。但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轻松。
2006年12月13日

预测房价的人可信吗

专栏作家约翰•凯:如果有人自称能够对房价提供预测,你不要理睬他。至今为止,我这一观点依然正确。
2006年11月15日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