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监控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展望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下午茶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全球地产
标准订阅
高端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数据新闻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业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监控
关注
谨防工作场所监控背离初衷
奥康纳:亚马逊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工作场所监控工具AWS Panorama旨在防止病毒传播,但工具的使用效果取决于如何使用。
2021年1月14日
科技巨头之变: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
福鲁哈尔:硅谷公司已经从满怀激情的创新者变为了监控资本家,但目前正在出现的三个变化将影响这些巨头以及我们所有人。
2019年11月6日
美国政府网络中仍有中国产监控摄像头
美国对中国设备的禁令即将生效,IT安全公司Forescout却在美政府网络中发现逾2000个海康威视和大华制造的摄像头。
2019年8月1日
数据泄露事件显示中国追踪新疆近260万人行踪
网络安全研究人员从中国人脸识别公司深网视界泄露的信息中发现,中国正在密切追踪新疆近260万人的行踪。
2019年2月18日
新疆维稳给中国监控设备企业带来商机
中国摄像头制造商海康威视和大华技术在新疆承接了70亿元安全项目,突显私企和政府在共享两用技术方面的合作。
2018年11月30日
“老大哥”对民主社会未必有害
马戈利斯:我们无法从眼下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退回过去,那我们为什么不将这种技术的潜力用于有益的目的?
2017年11月23日
人们对安全的重视胜过自由
FT专栏作家库柏:过去10年,发达国家的谋杀率一直下降,一些拉美国家的较发达城市也在向和平迈进,是什么让人们如此重视安全?
2015年7月7日
监控下的办公室
曾在英国酒吧地窖中盘踞的监控设备已经悄然进入了办公场所,员工如何移动,和谁用什么语气谈话,工间休息了几次都尽在掌握。
2015年2月25日
“007”制片人将操刀斯诺登电影
索尼影视表示已经敲定电影版权,影片将由“007”系列影片制片人制作
2014年5月15日
你愿意上班被监控吗?
FT专栏作家凯拉韦:在办公室受到隐形装置如影随形的监控,听起来令人不寒而栗,但进一步深入思索就会发现,后果其实也没那么糟。
2014年3月4日
“不应忽视全球定位系统遭破坏风险”
GPS创始人称,敌对国政府、网络罪犯乃至普通公民对GPS的损害已成“国家安全问题”
2014年2月14日
微软计划保护外国用户数据
将允许外国顾客将个人数据存放在美国以外的服务器上
2014年1月23日
苹果否认为iPhone设置“后门”
美国国家安全局被指侵入众多电脑和网络硬件,但苹果声明从未与之合作
2014年1月2日
斯诺登远非美俄问题症结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奥巴马取消与普京会晤,斯诺登只是次要原因。美国之间存在许多重大分歧,从叙利亚到北约。两人会晤不会取得什么效果,取消或非坏事。
2013年8月8日
FT社评:互联网监视不应违法
考虑到情报机构记录并分析大量数据的能力,人们需要保持警惕,确保这一能力不被滥用。科技绝不能被用于绕开法律程序。
2013年8月8日
美国网络监控再被曝光
斯诺登披露了美国家安全局收集互联网数据的XKeyscore计划,奥巴马政府再遭批评
2013年8月2日
别让斯诺登掩盖真正的网络威胁
Strategic News Service首席执行官安德森:斯诺登事件引发的喧嚣掩盖了对西方来说更重要的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两类致富的国家:发明之国与窃取之国。日本是二战后因窃取而致富的第一个国家。
2013年8月2日
德国人厌恶监控的原因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施特尔岑米勒:“棱镜门”事件在德国激起轩然大波,因为这个话题触到了德国在历史上的敏感点。但德国人也需要思考自由与安全的分界。
2013年7月31日
FT社评:欧洲应小心应对棱镜事件
如果不经深思熟虑,就迎合民众对“棱镜计划”的愤怒情绪,把保护隐私置于一切之上,可能会让互联网四分五裂,并阻碍处于数字化创新前沿的企业的发展。
2013年7月18日
斯诺登向俄罗斯申请临时避难
按普京要求,这名美国泄密者保证不做损害美国利益的事
2013年7月17日
欧洲隐私保护不比美国好
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全球隐私与信息管理负责人沃尔夫:很少有国家具备与美国相当的司法授权和立法监督框架,欧洲人应该看看本国情报机构是如何监听个人信息的。
2013年7月17日
普京:斯诺登“不请自来”进入俄国
俄罗斯总统把斯诺登比作一件不想要的圣诞礼物,似乎表明想甩掉这个包袱
2013年7月16日
监控技术无法保护美国
纪录片《不为人知的美国史》作者斯通和库兹尼克:斯诺登的爆料显示,美国100多万秘密工作人员有着无所不包的监控能力,以迄今无法想象的规模监控国内外的民众。
2013年7月16日
奥巴马应赦免斯诺登
哈佛教授沃尔特:也许有一天,斯诺登的名字会与其他勇敢的人们,如马丁•路德•金一一并列,这些人有原则的反抗行为在今天广受人们敬佩。
2013年7月15日
为何需要反对道德霸权主义?
新德里智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梅赫塔:国家以防止民众受到伤害的名义宣称自己有权实施监控,但恢复道德霸权主义并非改变这种局面的良方。
2013年7月12日
巴西要求美国对间谍活动作出回应
此前有报道称巴西是美国在美洲地区间谍活动的最大目标,加剧了巴西人对斯诺登事件的愤怒
2013年7月9日
FT社评:美应继续对中国网络间谍施压
斯诺登让美国很难在本周中美高层会晤上就网络间谍问题对中国施压。但中国间谍活动不仅针对外国政府,还针对外国企业,违反了它作为WTO成员尊重知识产权的义务。
2013年7月8日
“斯诺登效应”将改变欧洲
德国工业联合会首席执行官克贝尔:我们有一天回首往事时,或许会发现2013年是欧洲工业、研发以及安全政策的转折点。经济历史学家或许会忍不住将此称为“斯诺登效应”。
2013年7月8日
欧盟威胁中止与美国的数据共享协议
大西洋两岸因美国监听活动而产生的矛盾骤然升级
2013年7月5日
美国“地毯式”监听要不得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海斯伯格:传统监视与用鱼叉捕鱼类似,目标是某特定信息。但美国的监听活动已变成产业性了:向全体民众撒下了史无前例的大网。这不但威胁国际关系,还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2013年7月5日
为何世界对斯诺登关上大门?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没有哪个欧洲国家会接纳斯诺登。既然美国监听他国信息几乎已是众所周知,为何要为一个自诩的“揭密者”而与美国作对?
2013年7月5日
热门文章
1.
拜登审查关键供应链意味着什么?
2.
美国企业购买比特币的真正动机
3.
中国股市趋势:机构投资者地位增强,散户影响力减弱
4.
“18亿亩红线”不能掣肘中国乡村现代化
5.
大选之后重新审视中美大棋局(下)
6.
利率上涨为新兴市场牛市浇冷水
7.
价值投资者如何在牛市中生存?
8.
韩国:朝鲜可能出现人道主义危机
9.
地缘政治角力日益依赖芯片
10.
美国国债在周四遭大举抛售后企稳
1
2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