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暴力

芝加哥郊区游行屠杀嫌犯被控谋杀

7月4日高地公园庆祝活动中的袭击造成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2022年7月6日

枪手袭击芝加哥郊区独立日假日游行,6人死亡

根据枪支暴力档案,海兰帕克枪击案是今年芝加哥大都会地区发生的第23起大规模枪击案。此前的22起袭击造成13人死亡,94人受伤。
2022年7月5日

美国的另一场流行病

库柏:暴力具有传染性,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在民众拥有武器、社会分裂的美国,一场暴力流行病正在蔓延。
2020年6月17日

社交网络是出版商,不是邮递员

桑希尔:美国《通信内容端正法》的初衷是推动言论自由和创新,同时信任科技平台监督内容。但科技巨擘们显然未能履行义务。
2019年3月28日

长趋势:人类社会如何走出暴力阴影

徐瑾:人类聚集是为了发展还是为了风险?主要为了规避暴力;一个国家进入开放秩序,跨越难度超过中等收入陷阱等流行语,有三个临界条件。
2019年1月28日

我们需要一个说理的社会

梁治平:法治中国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建设一个说理的社会,尊重说理,保护说理,对非理强制和暴力绝不容忍。
2018年2月12日

德州教堂枪击案导致至少26人丧生

一名持枪者在德克萨斯州一个农村教堂开枪射击。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这次枪击为一次“邪恶行为”。
2017年11月6日

从种族歧视、警察暴力和虐杀动物谈同理心

黄亚生:人类文明是从小同理圈向大同理圈演化的历史,而向袋鼠、抱小孩妇女和和平示威者施暴的人,同理圈很小。
2017年9月30日

中国的“名校”为什么“牛”?

周健:“校园霸凌”不可怕,可怕的是“名校”出现“霸凌”后,整个社会除了技术性讨论,根本没有有效解决办法。
2016年12月20日

四起袭击事件之后的德国舆情

杨祺轩:德国人对四起背景、原因不同的袭击的讨论,最终集中到了难民与安全政策上,显现出“政治工具化”倾向。
2016年8月2日

FT社评:香港的冲突风险犹在

几天前北京可能还幻想香港的动荡消退,但周末一连串冲突显然已打破幻想。目前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措施能避免对抗升级。对香港未来而言,暴力若变成现实将是悲剧一场。
2014年12月3日

香港抗议者与警方再次冲突

香港抗议升级,冲突致政府办公楼关闭,有40人受伤,另有40人被捕,目前已恢复平静
2014年12月1日

弗格森

2014年11月24日夜,当陪审团作出不起诉白人警察威尔逊的决定后,美国小镇弗格森再次陷入骚乱。
2014年12月19日

中国昆明暴徒砍杀事件已致29人死亡

中国政府称事件由新疆分裂势力策划制造,习近平要求严惩暴恐分子
2014年3月3日

私暴力时代行事准则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国家暴力与私暴力是孪生兄弟,当司法制度崩溃、强权者不再跟弱者讲道理,私暴力将不可避免地泛滥。这或许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制度宿命。
2013年7月25日

不应以暴力回应诋毁先知的行为

记者与作家基金会名誉主席葛兰:穆斯林在回应别人的所作所为时,不应偏离正确的中间道路,而应诉诸社会的集体良知和国际社会。
2012年10月8日

从媒体抑制看“约架”暴力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远举:舆论并不需要刚态维稳。不管是微博引发的周吴“约架”,还是其后的余波,都是种种社会抑制酿成的苦果,对策不但不应是加强抑制,而应是解除抑制。
2012年7月13日

暴力的诱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今日中国仍在挣扎着学会暴力之外的变革语言,但暴力的诱惑却无处不在。它最简单、最直接,最能释放恐惧与烦躁,但却往往通向更大的悲剧。
2011年7月28日

暴力事件

新疆和田地区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周二有3名暴徒在皮山县城持刀砍杀群众,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警方已击毙这3名暴徒。
2024年4月20日

网络暴力

为摆脱网络暴力乐园的恶名,Twitter公布了意在隐藏含有语言暴力的推文的若干新举措,以及一项防止语言暴力者用新名字重返Twitter服务的新办法。Twitter未透露具体将获取哪些用户数据。
2024年4月20日

连续骚乱

北卡罗来纳州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请求国民警卫队协助维持治安,此前针对警察致命枪击的抗议连续第二晚演变成暴力冲突。
2024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