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当女儿问起,谁是我的祖国?

李静:爱国主义教育不应只是停留在口号或文学故事中,父母如果能够在契约精神、责任与义务,和归属感上带孩子一起探寻和学习,会更容易让孩子形成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知。
2019年10月21日

“饭圈女孩”如何成为爱国生力军?

葛书润:追星式爱国作为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产物,极有可能在将来成为像帝吧出征这样“主流的日常的仪式”。
2019年8月29日

中国媒体鼓动爱国热情回应美最新关税

中国官方媒体用一连串民族主义评论回应了美国提高中国商品关税的决定,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激起了民族主义热情。
2019年5月14日

关于爱国、流氓、不朽的断想

老愚:在一个正常国家,批评者会自觉与政府保持距离,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审视后者,让它感受到如芒在背的压力。
2019年12月31日

中国嘻哈说唱与“爱国主义”的奇妙结合

刘伯健:在流行于中国的各类现代音乐中,几乎没有一个像嘻哈说唱这样,发芽不久便被注入如此多的“爱国”情怀。
2017年8月7日

“辱华”演讲呈现出的中国舆论场

刘远举:在柴静的《穹顶之下》中,他们只批评数据的某处误差;在杨舒平的演讲中,他们假装只看到了演讲修辞的夸大。
2017年5月26日

仇恨教育只会毁掉年轻一代

周健:仇恨教育下的孩子从小缺少安全感,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长大后往往对强者诺诺唯唯,对弱者暴戾有加。
2017年3月17日

从中国到英美:也谈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郝志东:半年来,几波民族主义浪潮裹挟世界,引发思想界的不同反应。民族主义在英美和中国的勃兴有何不同之处?
2016年10月27日

中国留学生为什么更爱国?

李江:中国留学生出国后往往更加爱国,其情感动因比较复杂,有时爱国主义甚至成为他们砥砺自我的精神支柱。
2016年8月24日

如何安顿爱国主义?

蒋豪:盲目“爱国”行为需要被抵制,但爱国主义不应被抛弃。当今现实下,宪政爱国主义是唯一可行的爱国路径。
2016年8月16日

爱国之辩,也需温和表达

读者丁力:思想交流并非一锤子买卖,是不断补充、持续完善的过程。确保言论自由不受侵害的有效方式,是温和表达。
2016年8月2日

哈佛女孩与她的爱国叙事

李江:爱国不应该是对身边的不义视而不见,而对千里之外的“敌人”义愤填膺,更不应只是一番宏大的道德宣言。
2016年8月1日

“中国式”爱国是怎样形成的?

南海仲裁案,在中国民间引发了新一轮表达爱国之情的热潮。但再正当的爱国名义,也不能成为挑战私权的借口。
2016年7月22日

赵薇事件,互联网时代的“叫魂”

侯虹斌: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
2016年7月19日

哈佛女孩的“爱国演讲”:你所不知的台前幕后

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许吉如日前在北京卫视的演讲赢得广泛关注,如今她给FT中文网撰稿,讲述演讲背后的故事。
2016年7月19日

“我们的反省比笑声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七十年代的苏联,绝大部知识分子接受了现状。青年人则拥抱了一种嘲讽文化。他们不仅抛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也抛弃了理想本身。
2015年2月5日

被滥用的爱国主义

FT中文网撰稿人才让多吉: “抹黑” 与“批评”的界限不是来自批评者本身的立场,而是来源于被批评者的“自信”与“不自信”。爱国的对立面不是批评,而是冷漠。
2015年2月2日

越南反华事件的镜中之像

暨南大学教授庄礼伟:越南反华事件中的对抗,绝不仅仅只有工业园区的打砸抢,还有背后的社会动员。它是一面镜子,其实爱国主义的游戏常常是一种互为镜像的对抗。
2014年5月26日

两种爱国主义

韩国媒体人李成贤:我好奇地问《人民监督网》创办人朱瑞峰:怎么看成龙奉行的那种“家丑不可外扬”式的爱国主义?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不对的。
2013年3月7日

爱国主义教育影响中国对外政策

过去20多年来,中国有选择的爱国主义教育着重刻画中国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斗争。这一教育造成的影响,从中国对邻国迅速转变的外交政策立场中可以看出。
2012年12月24日

在台北思考“爱国”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我在台湾期间,每天早上跑步跑到爱国东路和爱国西路,思考“台湾人如何爱国”。每当碰到台湾大学的学生,我就会问:“你爱国吗?”
2011年6月29日

“卖国贼”与“爱国贼”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你有没有曾经扮演过“爱国贼”?在正常国家里,卖国贼不可能很多,也不会泛滥,但爱国贼却有可能不少甚至会蔓延。
2011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