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与紧缩之争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告别刺激方案的隐忧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日本曾经的央行行长高桥是清因退出策略引来杀身之祸,这可以给当前美国的财政官员带来什么样的警示呢?
2010年9月8日

刺激与紧缩乃殊途同归

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和财务主管科塔雷利:紧缩措施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分歧往往有名无实。前者通常说的是在明年实施紧缩措施;后者也并非总是反对在明年削减赤字。
2010年8月18日

英国必须解决就业赤字

英国前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与其拘泥于财政赤字,英国政府应聚焦于就业赤字:即正在找工作的250万人。纵观全球,各国政府都在帮助做大经济蛋糕。
2010年8月2日

亚洲靠节俭避开危机?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亚洲国家注重节俭,这种审慎使得它们在危机到来时仍有钱可花。这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迄今为止,亚洲国家刺激措施的表现令人惊叹。
2010年7月30日

紧缩令印度不安

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辛格:印度密切关注有关刺激还是紧缩的辩论。工业国紧缩风潮显然令我们不安,因为目前全球复苏仍不牢靠,大范围紧缩可能引发双底衰退。
2010年7月30日

财政扩张已不可取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思•罗格夫:这场危机迄今的演变轨迹尚未脱离常态,所以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地再采取财政扩张措施,否则很可能扼杀经济复苏苗头。
2010年7月29日

播下经济长期增长的种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萨克斯:有关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以避免大萧条重演的观点是错误的。消费者不会提供复苏动力。
2010年7月29日

毫无长进的现代凯恩斯主义者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弗格森:现代凯恩斯主义者不应忘记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犯下的政策错误。但他们没有从这几十年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汲取一丁点儿教训。
2010年7月28日

重读凯恩斯一篇短文

FT专栏作家哈福德:众多经济学家在本报撰文,争论现在是否应终止刺激政策。我希望人们能重读一下凯恩斯在1930年发表的短文《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
2010年7月28日

停止货币扩张为时过早

美国经济学者德隆: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确实需要紧缩,但德、英、美、日则不需要,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债仍被视为优质金融资产。
2010年7月27日

走出危机必须削减赤字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健全的公共财政是经济稳定和全球持续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现在,所有国家都必须实施可靠的中期财政约束计划。
2010年7月26日

再多刺激 难阻西方颓势

经济学家谢国忠:由于新兴经济体未能更有组织地参与竞争,西方国家享受了数十年高水准的生活。如今,好运已经结束。再多刺激措施也难逆西方增长放缓的趋势。
2010年7月26日

紧缩与扩张之争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是否应该实行紧缩,是激烈争论的焦点。主张削减赤字的一方与主张推迟紧缩的一方是非曲直难辨,但有一点共识:这场辩论很重要。
2010年7月23日

CMRC朗润经济评论:中国式退出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与传统的以上调利率作为标志的退出机制相比,中国式的退出手段不仅包括货币紧缩,也包括对楼市和股市的调控,措施更具数量性、部门性和行政性。
2010年7月22日

美国如何走向复苏?

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的在短期内支持复苏、在中长期内削减赤字的承诺,是面临双重挑战的美国经济可选择的唯一明智路线。
2010年7月22日
围绕各国应采取更多刺激措施以避免经济“二次探底”,还是应该退出刺激计划以减轻债务和通涨,全球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正进行激烈辩论。英国《金融时报》推出“刺激与紧缩之争”专题,参与辩论的包括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