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BI(挪威)MBA项目二十年:中西理念合璧培育一流商业精英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特别策划

复旦-BI(挪威)MBA项目二十年:中西理念合璧培育一流商业精英

在中国大力发展MBA教育的今天,如何将MBA的教育落实在实际的行动中,而不是在口号上,真正培养与提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与竞争力?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成功,可能可以给到人们一些启示。

  

2016年,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合作MBA项目迎来成立二十周年。作为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复旦-BI(挪威)MBA项目已经为工商业界培养了二千多名既具有国际化竞争力又深谙中国国情的经理人。2015年,复旦-BI(挪威)MBA项目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项目排名中位列第48位,在职MBA 项目中排名全球第六,其中“职业发展”一项位列在职MBA项目全球第四。

  

为何一个MBA项目能够在众多MBA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职场人士选择的对象和为之奋斗、希望能够被录取的目标,当然有其自身的魅力与成功的因素。

一个优秀的MBA项目是怎样炼成的?

MBA在中国的发展可追溯到1991年国家教委在9所高校开展试点工作,至今有25个年头。而作为中外合作办学被表彰的典范,复旦-BI(挪威)MBA项目也已经走过20年的丰硕历程。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队伍,国际化的教学氛围,让复旦-BI(挪威)MBA项目成为众多职业经理人进修的第一选择。作为第一批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复旦-BI (挪威)MBA项目这个国际化职业经理人的提升平台上,汇集了来自世界上31个国家/地区超过2300位学生和校友,90%来自跨国企业,多数属于世界五百强。在二十年的历程中,国际化始终是复旦-BI(挪威)MBA项目前进的重要驱动力。

  

相关数据表明,随着MBA项目在中国的逐渐成熟和日趋发展,地域限制正在被快速打破。学生喜欢在不同城市间穿梭,逐渐习惯和不同地域的同学进行沟通。复旦-BI (挪威)MBA项目授课的教授国籍有七国之多; 特别是近五年来和挪威商学院EM-BA项目学生共同参加的三门海外选修课,得到学生很高的评价,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丰富多彩的海外选修课,加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海外交换项目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国际融合的视野。

  

合作与共赢,享受资源的互相调用与共享,也是目前受欢迎的MBA项目所特别强调的,这也是世界上优秀MBA项目的一大趋势。复旦-BI(挪威)MBA项目特别强调小组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分享,并能有效调动同学们的背景与相关资源,精准搭配,在同学之间取得协作发展的效果,产生1+1>2的效应。项目的学生普遍来自国际性企业或外向型的大型中国企业,视野清晰,平台广阔,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参与项目学习的目的,课堂上学习气氛浓厚,在充分的交流中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切切实实学到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将人脉资源和学习资源都调动到最大化。

  

无论一个MBA项目内容多么充实,授课教师多么优秀,毕业后学生的满意度是硬指标。为加强和毕业生以及企业的联系,复旦-BI(挪威)MBA项目每年组织项目和校友年会及校友沙龙或论坛活动、行业俱乐部交流、慈善和公益活动等,为校友和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项目组织的学生和校友活动在巩固之前的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伴以创新的改变,使学生们能够在就学时就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有所准备。

如何调动资源,打造MBA项目的特色优势?

国际化是MBA项目的“重头戏”之一,但中国的高校也意识到,跟随中国政治和经济大势,能够把中国案例、中国know-how加进课程的项目将会越来越受到追捧。从全球各大商学院和中国相关院校合作的现状可以初见端倪。复旦-BI(挪威)MBA项目同样注重与时俱进,在实际的市场需求下,主动及时地调整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当下需求。“创意与组织创新”、“企业内外部创业和新财富创造”、“共享经济商业模型”等新课,加之在美国伯克利哈斯商学院的“硅谷创业模式”,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重视community(社群)的建设,正在成为MBA项目愈来愈重视的部分,各MBA项目逐渐意识到,越注意学生服务及校友资源维护的学校,未来品牌溢价越高,学生的推荐率也越高。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生和校友通过聚贤荟(Join&Share)这一学生自行组织的校友平台,分享包括最新行业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在这个平台上,无论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都能平心静气地交谈,敞开心扉地交流,毫无顾忌地分享。目前,聚贤荟这一关系网络聚集的逾2300名校友和学生,分布于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各行各业。通过组织各种讲座和沙龙,聚贤荟为所有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生和校友提供了交流对话、相互提携的舞台;同时,聚贤荟也会邀请知名人士开设讲座,或是通过同学和校友、邀请他们所在企业的高管们参与论坛、分享行业经验。

如何应对MBA激烈竞争下的新挑战?

从1996年开始的“变化管理管理硕士”项目,到2003年转型为“工商管理硕士”项目,作为中国最早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国际化的合作理念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合作项目。“如何中外,怎样合作”,二十年的深厚合作经验与国际化历程,它留下的深深足迹,展现了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轨迹,更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光荣与梦想。在第一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评选中,复旦-BI(挪威)MBA项目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表彰,并入选《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经验集》。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MBA职业经理人培育自然对“全球化”概念有着极高的要求,复旦-BI(挪威)MBA项目正是为中外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两校的联手合作使得项目具有强大的国际化背景。在全球化的今天,商学院的教育更侧重于融合中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与培养,都需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BI挪威商学院共同完成。

走过风云激荡的三十年,中国毫无疑问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将牵动、甚至拉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因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仍将是中国社会最为紧迫的需求。作为中国首批国际性学位合作教育项目,复旦-BI(挪威)MBA项目始终同步中国经济脉搏、回应社会发展要求,践行着完善中国MBA教育和助力中国经济的社会使命。

他们说>>>

李枫(2000至2002年就读复旦-BI(挪威)MBA早期变化管理硕士项目(CMP)5班)  

GE可再生能源集团陆上风电大中华区总裁

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加油站: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习给了我一个兼听则明的途径,让我有机会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士那里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从而进行自我反思,避免固守自封。这一项目对我后来的工作生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启迪,老师们要求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建立对问题的认知。因此,MBA的课程能帮助我将工作中所累积的零散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建立一个系统的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拓宽一个人的思想体系,这对我的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麻英君(2001至2003年就读复旦-BI(挪威)MBA早期变化管理硕士项目(CMP)6班)

上海朴道水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开拓了眼界开放了心态: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读书给我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开拓眼界,开放心态。所谓开放的心态就是对“变化”的态度——寻找变化、拥抱变化、适应变化。老师们将象牙塔里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发生的最新案例结合起来,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将管理知识传授其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我还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学间的交流也是一种互相提高的方式,与老师的授课相辅相成。时至今日,我们之间仍然时常聚会,保持着这份持久的、难能可贵的友谊。

刘毓文(2002至2004年就读复旦-BI(挪威)MBA早期变化管理硕士项目(CMP)7班)  

薄荷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

突破激发自我的创造性:我最初选择复旦-BI(挪威)MBA项目是自己综合分析后的决定,因为我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希望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得到更多的训练和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通过MBA的学习,我可以加大思考的广度,突破自我的设限,激发自我的创造性,我认为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成长。我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门课程和每一次提交的作业。因为只有自己认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才能从中有所收获,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胡舒意(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就读于复旦-BI(挪威)MBA项目3班)  

《ELLE世界时装之苑》出版人

变自我,创不同:我要感谢复旦-BI(挪威)MBA项目,如果当时我没有去读MBA,没有去丹麦游学,那就没有现在的我。读MBA是一个很好的经历,大家可以在校园里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同学之间,学校一直在给我们创造学习的氛围和机会。我很喜欢“变自我,创不同”这句话,这十几年来我也一直在变化,是复旦-BI(挪威)MBA教会我如何去适应变化,并且在变化中成长。我们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承诺,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只要你以谦卑的心态去学习,一定都会在恰当的时间给予你回报。

施宏(2006至2008年就读复旦-BI(挪威)MBA项目6班)

本特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进一步提升自己: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课程安排等方面都很理想,满足了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需求。这一项目令我有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后来与世界各地的分公司进行沟通、协调有着非常大的帮助,陆雄文院长曾经由浅入深地解释营销基本理论,结合丰富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我还能马上讲出自己在复旦管理学院学到的知识点及具体课程,这些已经被运用在我平时的工作中,成为我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对话Otter.ai的梁松:我们可以从会议和对话中获取有价值的数据

这家会议转录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认为,我们甚至可以用虚拟形象代替自己进行工作互动。

朔尔茨迎来自己的“拜登时刻”

德国总理受到党内压力,要求其效仿美国总统拜登退出竞选。

欧盟极右翼党团在气候和高层任命问题上获得更多支持

欧洲议会中右翼议员正越来越多地与极右翼联手瓦解该集团的绿色议程,并推动更严格的移民限制措施。

毛利人对新西兰后阿德恩时代的民粹主义转向感到愤怒

卢克森的保守党政府推翻了前总理的许多进步政策。

Lex专栏:英伟达令人炫目的增长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这家芯片巨头的盈利对美国股票投资者来说是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因为其3.6万亿美元的市值。

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企业增长冠军

欧洲正在急切地寻找企业增长冠军,FT-Statista按长期收入增长对欧洲企业进行的首次排名展示了这方面的可能性。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