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回归“温良恭俭让”

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经历过了“文革”的中国人把“温良恭俭让”远远抛在了后面,今天不但要捡回它,更要加以发挥,把这个中国优秀传统推广到国际关系方面。
2013年4月2日

中国的“责任大国”之路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黃育川:国际局势不断演进,将促使中国担当起“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的角色。从现状看,中国或许还未做好准备,但如果能在国际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就有可能促成更为积极的结果。
2013年4月22日

探索中国对外战略新思维

北京大学特约研究员、山东大学中外战略对话研究中心主任王敏:中国突然走到世界前台,行为举止还不完全适应。虽频频伸出橄榄枝,却难以换来国际社会的普遍信任,亟需新的战略思维。中国具备发展中大国、经济大国和地区大国多重身份,应维护中美、中俄三方大国关系。中国要大而不骄、强而不霸。
2013年3月28日

东西方应学会分享权力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全球化和欧美以外地区的崛起颠覆了旧秩序,战后的国际治理体系已经破败不堪,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繁荣与安全,取决于它们能否找到分享权力的方法。
2013年3月28日

达沃斯应该讨论的真问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钱斯:本届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弹性与动力”,但它更应该讨论“新世界秩序”,即从所谓的“发达国家”控制的旧世界秩序,向新的多极化世界的转型。
2014年1月23日

亚洲崛起动摇“美国治下的和平”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出版的报告《2030年全球趋势》称,随着其他国家的迅速崛起,美国独霸的‘单级时代’已经结束。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美国将依然是国际体系中“首屈一指的国家”。
2012年12月11日

“好人”、“坏人”之辩

天则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王军:好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而坏人大都属无所不为的人。这一划分标准虽笼统却很实用,且有些中国古老哲学回光返照的意味。
2012年11月12日

巴西对外政策不应再“骑墙”

FT巴西分社社长李若瑟:巴西若想成为全球大国,就不可能再与每个国家都作朋友,它将不得不更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2012年2月16日

大国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张钰函、时琳:美国一些学者认为,大国的生存意志是追求自身权力最大化及地区霸权,因而大国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但从这次习近平的访美之行来看,大国冲突不可避免论很可能已不能适用于未来的中美关系。
2012年2月17日

以世界立场重树中国大国地位

中国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从几方面衡量,中国距世界大国还很远,要在世界舞台上有发言权,受别人尊重,就要以全球眼光公正全面地考虑问题。
2012年2月1日

外交政策已寿终正寝?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泽利科:国内政策与外交政策对立的局面已是明日黄花。外交政策不必退缩,相反,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协调“国内”政策上。
2011年8月23日

中国外交的“棱镜”

中国政府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对“屈辱”历史的描述,而西方也应努力了解中国借以看待世界的历史和政治“棱镜”,以便更从容地应对中国的崛起。
2011年7月1日

中美之间的维稳竞赛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白鹤鸣:中美“共治”已经成了一场维稳竞赛,中国在飞速发展后能否保持原有政治框架不变,将成为竞赛焦点。
2011年6月21日

中西对垒之外的冲突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强国,常常联手挑战西方霸权,但新兴国家之间的矛盾,往往比它们与西方之间的矛盾更深。
2011年6月20日

秦晓:中国崛起与全球“新均衡”

招商局集团前董事长秦晓:未来十年,冷战后形成的美国独霸态势将演变为一个具有中国因素的“新均衡”,其形成和稳定运行将取决于中美能否改善双方正在建设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将之提升到全球治理层面。
2011年5月30日

中国应吸取俾斯麦的教训

朗富德总裁廖文:为避免重蹈第二帝国的覆辙,中国必须意识到、且要公开承认,自己已不再是个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承担着责任的全球强国。中国将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并将其它国家的利益纳入其政策考虑。
2010年4月20日

谁是中国的榜样?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当今的中国更像是1890年的美国,还是1980年的日本?关键仍然在于:中国经济还能迅猛发展多久?
2010年3月18日

中美关系谁“软”谁“硬”?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采取强硬外交手段必须建立在对国家最高利益的精确计算之上。如果北京的目标是要奥巴马取消对台军售,取消会见达赖,那就算错了。
2010年6月6日

21世纪的挑战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面对21世纪的各项全球挑战,与此同时,21世纪的多边主义与这个世纪本身一样,可能会比我们所习惯的情形更加多变甚至混乱。
2010年1月11日

全球力量格局向东倾斜的十年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过去500年间,西方一直占据世界统治地位,但最近十年,这种局面开始改变。美国超级权力的幻象不止一次地破灭,而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2009年12月31日

给奥巴马上一堂历史课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肯尼迪:统治就是选择。当年罗马帝国总能务实地决定,哪些仗该打,哪些地方应该知难而退。如今,美国该不该打、又能否打赢阿富汗战争?这个问题值得奥巴马深思。
2009年12月29日

2009年全球五件大事

英国《金融时报》吉迪恩•拉赫曼:从伊朗大选到向阿富汗增兵,从G20亮相到哥本哈根峰会的失败,在全球问题的错综复杂性和美国权力的限度方面,2009年为我们上了长长的一课。
2009年12月28日

这本应是奥巴马之年……

FT总编巴贝尔:2009年充满了令人兴奋和令人沮丧的大事,从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到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的濒临崩溃;从欧盟任命欧盟主席和外交部长到不尽人意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2009年12月29日

美国撤出东亚就对中国有利吗?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中国应一方面要求美国不要直接挑战中国主权,另一方面要求其积极介入诸如北韩核武等问题的和平解决。
2009年11月2日
|‹上一页‹‹4567891011121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