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杜特尔特对西方秩序的挑战

程子俊:世界可能希望有其他国家与美国共同维护全球和平与繁荣,杜特尔特是亚洲第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人。
2016年11月21日

特朗普胜选是否对中国有利?

黃育川:虽然特朗普当选意味着中国可能获得地缘政治突破口,提升在亚洲的地位,但这也有不利于中国的一面。
2016年11月21日

中国对东南亚渐失吸引力

吉密欧:只要华盛顿仍是亚太地区和平及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这些国家就会更倾向于选择美国,而非中国。
2016年11月4日

歼-20亮相突显中国军事实力

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在珠海航展首次公开飞行,显示北京方面在周边地区紧张加剧之际军事实力与日俱增。
2016年11月2日

中国崛起如何改变亚洲?

拉赫曼:面对中国崛起,越南邀请美军重回金兰湾,菲律宾宣称与美国分手,泰国和马来西亚开始亲华,亚洲变样了。
2016年10月26日

澳大利亚:幸运之国好运到头

拉赫曼:未来几十年,澳大利亚或成为地缘政治火药桶。幸运之神也许不会继续垂青于这个一直吉星高照的国家。
2016年8月18日

英国脱欧后:西方的衰落与中国的崛起

布鲁金斯学会杜大伟:英国脱欧本身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它却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欧洲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
2016年7月5日

“东亚奇迹”能否持续?

陈绍峰:东亚崛起的条件之一是区域内大国和平相处,然而中美战略互信赤字正在对此构成挑战。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放缓、美国力推全球经贸新规则的背景下,东亚经济崛起所必需的“领头雁模式”也趋于减弱。如果上述趋势无法及时逆转,“东亚奇迹”光环将迅速褪色。
2016年4月19日

从文明的角度把握中国的未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要把中国放在世界文明中,从文明的角度看中国的未来,把握住文明的方向,才能把握中国未来的方向。
2016年4月13日

“中国崩溃论”错在哪里?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中国崩溃论的评论人士低估了中共在改善数亿民众实际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样也低估了中共爱国宣传的力量。中国证明,在实现繁荣与现代化上,中国可以追赶日本的成功。
2015年12月21日

中国最强大的武器是贸易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中国凭借“一带一路”计划和慷慨投资,在亚洲的商业角力中展现强大实力。亚洲正在展开的是一场人心和头脑之战。要赢得胜利,既靠军事战略家,也靠修建贸易基础设施的工程师。
2015年11月30日

日美签署最新防卫合作指针

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旨在让日美两军大幅加强合作,以制衡中国
2015年4月28日

历史的纠结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冷战结束1/4世纪后,历史没有终结,但变得非常纠结——有人称现在是一个“系统性混乱”的时代:中东战火不断、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崛起加剧东亚紧张局势……冷战时代危险,但稳定;大失控则造就了一个危险而不可预测的世界。
2015年4月10日

英国人眼中的帝国兴衰

FT专栏作家拉赫曼:目睹历史上诸多帝国的国运起落,英国曾数次做出务实调整。此次违背美国意愿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是其对未来世界实力版图变化的又一次反应。
2015年4月9日

分析:博鳌论坛尽显中国影响力

博鳌论坛举办了多年,但中国的雄心和影响力在今年论坛上展现得最为明显,而中日这两个亚洲大国相对地位的变迁,则在其中一场圆桌会议中表露无遗。
2015年4月2日

中国崛起让西方乱了阵脚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美英对待亚投行都进退失据。地缘经济决定着地缘政治,但大西洋两岸决策层中鲜有人认识到这点。
2015年3月31日

中国崛起终结美国世纪?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今后几十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逼近或超过美国,但在军事和软实力方面,美国仍然有着中国难以企及的优势。尽管美国存在种种问题,但它并没有陷入绝对衰落,美国世纪至少还将持续数十年。
2015年3月31日

经济实力决定软硬实力

FT专栏作家拉赫曼:约瑟夫•奈认为,在经济实力、硬实力(即军事实力)和软实力三方面,中国仅能在经济实力上挑战美国,但舒展军事肌肉要靠经济实力,财富增长也会造就软实力。
2015年3月31日

中国人来了

俄罗斯媒体人卢基扬诺夫:俄罗斯一年前吞并了克里米亚。但如今不仅乌克兰在乌克兰危机中成了配角,就连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都变得无足轻重,因为中国开始扮演欧亚大陆主要强权的角色。欧洲需知道:中国人来了,就在隔壁;美国应了解:中国才是它的真正对手。
2015年3月30日

美国不应排斥亚投行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美国反对盟友加入亚投行,说了很多理由,但美国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建立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削弱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然而,世界需要新的机构,也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大国的崛起。
2015年3月28日

国际关系中的屈辱感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与人一样,国家也是有感情的。在希腊债务危机中,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对峙中,在“中国梦”中,在国家、民族之间的其他互动中,都有荣耀与屈辱的或隐或显的影子。解决国际冲突,可能需要既考虑利益,也考虑情感。
2015年3月11日

西方为何如此悲观?

FT专栏作家卢斯:多项调查显示,亚洲人、拉美人和非洲人都比西方人乐观,中国人、印度人都对自己孩子的未来感到乐观。相比之下,一种严重、罕见的忧郁情绪,在同一时间笼罩了西方世界。
2015年1月19日

西方不再自信

FT专栏作家拉赫曼:民主、市场和美国实力,支撑起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但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让西方世界对这三大支柱的信心开始动摇。中国的崛起也在挑战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虽然思想的风向可以瞬息万变,但重拾自信之路却可能很漫长。
2015年1月14日

欧盟应如何应对中国崛起?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中国如今是超级经济大国,欧洲亟需重视对华关系,这意味着欧洲议会、28个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要以同一个声音说话,抵御短期利益的诱惑。
2014年12月12日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