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伦理

FT大视野:谁为机器人承担伦理与法律责任?

桑希尔:厂商、程序员还是用户?当机器人获得了更强的认知能力乃至有了意识,是否该由机器人自身来承担责任?
2017年9月22日

以健康心态看待国际难民问题

刘波:各国在难民事务上拥有近乎绝对的自主权。可以有不主张帮助难民的人,但不同主张者之间不宜相互道德绑架。
2017年6月23日

谁该为机器人负责?

弗洛里迪:如果我的机器人打破了邻居的窗户,谁该为此负责?机器人生产商、销售商、我本人、还是机器人?
2017年2月28日

“人虎相残”背后的法律、伦理与社会困境

李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规则与伦理?就此进行超越个案的探讨,可以避免人虎相残后陷入无谓的相互伤害。
2017年2月6日

奶奶杀孙女惨剧与工具化的人

周健:人本身的善没有成为人行动的目的,而是把人当成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甘愿为奴”往往是人自己打造的。
2016年12月7日

破解中国“工具”教育之惑

周健:人格教育比知识灌输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这并非在中国没有落脚之处,只是大家忽视了而已。
2016年10月20日

减缓中国社会的冷漠化趋势

王恩学:金钱与功利淹没了社会温情,技术进步与货币的合力减少了人对社会的依赖,减缓冷漠需要从每个人做起。
2016年10月12日

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我依然相信民主与多元文化

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右翼民粹主义正在西方兴起,但这并不代表民主观念和理想失败了,而只是反映了精英的失败。
2020年10月14日

企业家如何成为慈善家?

才让多吉:马云说,“如果今天我再要去追求钱,那跟猪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希望他的行动,能给中国的富人带去一些思考。
2016年7月21日

P2P金融“杀熟”之恶的社会缘起

才让多吉:中国社会需要创新,但创新往往伴随着对社会信任的践踏,突破这个死循环需要民间社会组织的发育。
2016年6月29日

“政治正确”惹了谁?

FT中文网公共政策主编刘波:正面意义上的“政治正确”是理性、对全社会有利的选择,也是人类几千年族群交往经验的总结。
2017年2月13日

我们如何承担对人生的责任?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2月19日晚,华东师大江绪林博士留下遗书,在办公室自杀。4天后,西安中学天才少年林嘉文也在留下遗书后自杀了,令人心痛而惋惜。
2016年3月3日

高新技术会带来多少道德难题?

FT副主编桑希尔:随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进步,每个人都急于弄清楚其对社会、经济和道德层面的潜在影响。不妨先考虑三个问题。
2016年1月25日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

自由撰稿人阿胡贾:每当我们随意对一家网站的条款与条件点击“确定”时,我们就交出了自己的个人数据,但我们对个人数据被如何应用知之甚少。
2016年8月15日

改变冷漠,先改变我们对贫穷的态度

中国公益人才让多吉:我们如果希望这个社会好,希望女孩偷窃自杀的悲剧和超市巨额赔偿的荒唐不要再现,我们观察问题的时候就首先要突破自身的思维与格局。
2017年5月9日

科学家呼吁以符合伦理方式使用机器人

科学家、工程师和伦理学家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考察机器人对社会的影响
2015年12月11日

调查:涉华商业谈判中“耍诈”概率高

一项调查显示,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在与中国人谈生意时都有更大概率“耍诈”
2015年11月20日

重提儒学无法根治腐败

美国媒体人舒曼:中国重新提倡儒家价值观,将其宣扬为治理腐败的良药。然而仅仅依靠几条古老的格言,并无法带来真正的政治改革。
2015年6月24日

中国商学院应上伦理课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巴斯廷:中国内地商学院普遍缺少商业伦理课程。加强商业伦理教育可以有力地配合当前的反腐行动,帮助营造一种良性的商业文化。
2015年1月19日

中美家庭观之新对比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刘剑梅:与许多中国人的印象不同,美国人的家庭观念相当重。但我发现,虽然中国儒家传统重视家庭,但传统家庭价值观在中国却摇摇欲坠。
2011年12月9日

不想苟且的“私奔”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王功权渴望做一个自由的人。他义无反顾地尝试了“私奔”,留下无数谜团供有心人破解,留下佳话抑或丑闻供大众消遣。一个人的私奔宣言,掀起每个人心中的千层浪。
2011年5月19日
上一页‹‹12